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探究

 

【作者】 杨小莉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通过挖掘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等途径,在传授化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担当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培养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责任担当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与落实,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紧密联系自然、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基础学科,其独特的学科属性与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提供了天然沃土。在这几年初三化学教学中,我加强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教法探究。
  一、绪论:学科育人视角下的责任担当培养
  随着新课实施标的深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被明确列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之一,要求学生在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化学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具备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并能对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合理判断与价值选择。这深刻体现了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方面的独特价值与重要使命。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化学教学中融入责任担当教育,不仅契合学科本质,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蕴含责任担当教育的丰富资源
  化学教材本身即为一座蕴含责任教育素材的富矿。教师应深入研读,充分挖掘:
  (一)科学伦理与安全意识:实验室规则、化学品安全标识、规范操作流程的教学(如《走进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尊重规则、珍视生命安全的起点。讨论历史上因忽视安全或伦理引发的化学事故(如某些药物副作用、工业泄漏事件),能引发学生对科技发展双刃剑的深刻反思。
  (二)资源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学习化石燃料(《燃料及其利用》)时,必然涉及其有限性与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学习金属(《金属和金属材料》)时,强调金属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学习水(《自然界的水》)时,突出水资源的宝贵与保护水体的紧迫性。这些内容天然指向节约资源、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
  (三)环境保护的化学视角:空气污染(《空气》)、水体污染(《自然界的水》)、土壤污染(《化学与生活》)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如脱硫、污水处理原理),使学生理解化学污染的产生机制,明确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并初步认识化学技术在治理污染中的关键作用。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责任担当意识的有效策略
  将责任担当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需讲究策略与方法,避免生硬说教: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责任体验
  1.问题驱动:以社会热点或本地实际问题导入。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前,展示本地河流污染图片或报道,提问:“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一员,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何感受?我们能从化学角度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行动者”,思考个人与社会责任。
  2.角色扮演:模拟“社区环境听证会”,让学生扮演居民、企业代表、环保专家、政府官员等角色,围绕某个拟建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辩论(结合所学空气、水污染知识)。在角色代入中深刻理解不同立场的诉求与应承担的责任。
  (二)深化实验教学,内化安全环保规范
  1.强化规则意识。实验课前,不仅讲解规则,更要通过案例分析(如误操作后果的视频)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安全负责。将实验室整洁、废液分类回收等要求明确为责任考核项。
  2.倡导绿色微型实验。在保证安全和效果前提下,推广微型化、减量化实验。例如,用点滴板进行离子检验,使用小规格试剂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微型化是绿色化学理念的体现?在实验中节约每一滴试剂,是对资源负责的直接行动。
  3.设计改进实验。鼓励学生对产生有害气体(如硫燃烧、某些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密闭化或尾气吸收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从被动遵守规则升华为主动寻求解决方案。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PBL),践行社会责任
  设计与社会责任紧密相关的项目主题。例如:“校园/家庭节水方案设计与宣传”、“调查本地垃圾分类现状及化学处理方法”、“设计制作低碳生活宣传手册(结合碳循环知识)”、“探究不同洗涤剂的环保性能”。
  (四)渗透科技伦理教育,培养理性担当精神
  1.双刃剑讨论:在学习化学物质或技术时,不回避其潜在风险。例如,讨论化肥农药在提高粮食产量与造成面源污染之间的矛盾;讨论塑料在带来便利与“白色污染”难题之间的平衡;讨论高效电池与重金属回收挑战。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应用的复杂性,培养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理解科学家和决策者肩负的重大伦理责任。
  2.关注科技前沿与社会议题: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如基因编辑伦理、人工智能在化学研发中的应用与潜在风险、疫苗研发中的科学精神与社会协作等前沿话题的简化讨论。强调科学探索的自由与约束,以及科技向善的责任。例如,在介绍溶液、催化剂等知识后,可引申到新冠疫苗研发中的化学贡献与全球合作,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综上,初中化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符号、公式与实验技能,更是塑造未来公民科学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充分挖掘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情境创设、实验深化、项目实践、伦理思辨等多种策略,将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有机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当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环境危机、关注资源困境、思考科技伦理,并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践行安全、节约、环保的理念时,化学教育便在知识传授之上,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深层价值——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更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魏锐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探索——以“爱护水资源”为例[J].化学教育,2020.
  • 【发布时间】2025/6/19 14:58:20
  • 【点击频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