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电教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作者】 张 雯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双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电教手段在教学中有着它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它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教材、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言素养和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创新等方面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这些在语文教学中尤显突出。为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多媒体电教手段在该学科的运用,旨在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教学;整合;优化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最佳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采用投影、配乐、录像等电教媒体创造氛围,可以使同学们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在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时,再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引导,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脑海中就会再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景,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如在教学《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描写了孩子们在沙滩上用沙子建造一座城市的情景。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沙滩没有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沙滩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海滩去做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趣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海边,同学们一睁眼睛,又从屏幕上看到了沙滩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议论开来:沙滩真美啊,沙滩太美了学生们置身于沙滩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起由衷的情,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文本性质来画龙点眼,应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适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如《日月潭》一课,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文。课文中所描绘的台湾省、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学生从未见过,从未去过的,那秀丽神奇的风光、梦境般的地方更是学生难以想象的。于是,我上网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了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一片朦胧,这样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
  2、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思维,解难释疑。
  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燕子》一课时,学生对“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个句子不理解,为什么是“连着的几痕细线”,而不是几根?于是,我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广阔的天空中几对燕子落在电线上的画面,燕子与天空对比是那么渺小,电线杆上连接着的电线与广阔的天空对比,更是渺小。所以,在人们的眼里看到的只能是几痕细线,如果写成几根就不恰当了。
  3、巧用信息技术,内外结合,延伸拓展。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集成性,它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了学生学习的外延。如在讲授《荷花》一课时,我以文本为阅读基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知识视野。在品味荷叶的美后,告诉学生荷叶是夏天的一首小诗,是一个绿色的音符,它曾让许多诗人诗兴大发,然后向学生推荐借助网络搜集的文人墨客赞美、吟诵荷叶的诗句、美文。学生在整合性的、开阔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语文,在信息网络中阅读欣赏、探索,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趣味性得到充分展示。
  三、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改下电教媒体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作文教学创设最佳情境;它可以运用生动的声音图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它可以列举鲜活的事例,为学生补充写作素材;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电教媒体可以广泛地应用在范文引路、作文指导、作文修改以及作文点评等作文教学之中。
  1、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写作热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我在教学作文“地震让我学会(坚强、关爱……)”时,先利用电教媒体播放有关地震的一系列惨不忍睹的灾区震后的照片、短片,配之以悲哀的音乐和简洁的介绍,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气氛,许多学生看着看着都流下了眼泪。我再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有坚强自救的,有无私救援的,有积极捐款的,也有顽强待援的。学生再一次被感染了,许多人又一次热泪盈眶。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进入了预先设定的情境之中,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许多学生写出了情感真挚的作文,作文教学自然顺利地完成了。
  2、利用现代技术,启发学生想象。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自主写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虚构作品应鼓励大胆想象和幻想。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具,能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将学生带进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教《穷人》一文后,先启发学生想象渔夫和妻子以及他们的儿女是怎样生活的?而后用四副投影片展示四种情景,并加提示,鼓励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课后,学生在题为《续编“穷人”》的作文里,竟写出了十多种结局,焕发出了思维的火花。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评论途径,提高评论效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作文进行直观评议,能优化作文的评议途径,提高修改效率。可以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进行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来,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每次作文后,教师都应该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制作成课件,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样,全班学生集体评议,既节省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师生、生生合作,使每个人跳动的心灵与同伴产生共鸣,在互动与生成中彰显智慧。
  四、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电教手段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觉接受形象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媒体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品赏美。制作文字投影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效果显而易见。如教学《翠鸟》第一段写翠鸟羽毛鲜艳的语句时,我制作了这样两段文字投影:第一,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第二句是课文的原句。我让学生比较,他们立刻发现两段话的不同点。然后,我又让学生一边看翠鸟的幻灯片,一边反复品味两段话各自的滋味。此时,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发言,之后一致认为:第一段话只写出了翠鸟羽毛的颜色,句式显得呆板,而原文不但写出了翠鸟羽毛和花纹非常鲜艳,而且用上了三个比喻句,形象地描绘出翠鸟是那么活泼可爱。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品出作者用词是那么准确生动,句子又是那么优美形象,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总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多媒体,可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它的广泛使用,必将有力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2
  [2]《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湖北电化教育,2004
  [3]《电化教育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 【发布时间】2025/6/19 14:58:49
  • 【点击频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