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中國传统文化“红白喜事”民俗

 

【作者】 李劲江

【机构】 天津美术学院

【摘要】 在我國乡村有许多民间民俗,民俗里面有伦理思想也有宗教观念,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流淌,农村民俗文化发展中的落后的腐朽的糟粕也随着历史流传下来,有的地方还很严重,社风村风民风倒退。为办红白喜事有些家庭又返贫了,有些家庭在红白喜事上赚钱满满。本文通过事例论述,建设文明乡村,振兴乡村经济是党中央的战略步署,对阻碍历史发展不文明的槽粕文化要坚决铲除。要深入挖掘先进的文明的文化精髓,大力保护促进发展先进的文明文化。好的民俗文化要传承,先进文化必然促进经济大发展,这是历史所证明的。认识、理解、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于当代中小学生、大学生对于新时代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振兴乡村经济,先进文化、槽粕民俗、消除改造、学校教育。;
【正文】

中西方文化中对待个体生命的态度及生死观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人是有共同属性的,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两者必然具有共同因素。例如都重视今世的价值与幸福,对待生死的态度都是出于对生的热爱。两者都包含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为真理而不惜牺牲,为人类普遍价值而死,这是文明社会的表现,是具有很高尚的审美价值,是世人追崇的。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就包含有共同的精神追求。结婚、生子、培育、闯天下、终老死去和殡葬本身,也是人生的自然阶段,所以,我们中國人称红白喜事也就是人生的某个过程,是人生自然的殡仪活动。这与古代的丧葬制度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建國后我国对丧葬礼仪其中许多内容由国家法典规定,一切从简。但还有许多内容在民间相沿成俗,里面有伦理思想也有宗教观念,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弟子规上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等等这些基本的规矩,是一种宗教色彩的民俗文化,里面混杂着一些封建神礼法,其中的繁文缛节,都是活人定的规矩,活人做给死人看,要面子的活人做给活人看。有些是带有封建迷信的成份,是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害人不浅。在当今深入进行深层次改革振兴乡村经济的浪潮中,还有人、有族群、有乡村甚至个别干部借这种封建迷信拿出身儿赚线、拿老人寿礼赚钱,拿死者赚钱,拿新婚礼赚钱,大量收钱,大量的民众堂而皇之的参与这种活动,上有党员干部下有普通百姓传承这种封建迷信,干着违法的事横行乡里,甚至有的干部公器私用,在用车上、在人力上、在保安上、在宣传上为死去的亲人大动干戈。你还不能议论,谁议论谁就遭骂,法律在此抬不起头。

中国广大的农村人口众多、各民族分布较广,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而各民族农村文化更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随着历史的流淌,农村文化发展中的落后的腐朽的糟粕也随着历史流传下来,纷纷成立丧葬公司,有的说丧葬中的规矩是千年祖传的、是古代墓葬中的经书中的说法,是某某神的旨意等等,于是乎,在红白喜事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所谓规矩层出不穷,有的地方泛滥成灾。为办这些红白喜事有些家庭又返贫了,搞的乡村风气很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泥沙被带入其中,落后的文化也就在长河中一样滚滚向前。大浪在不断淘沙,然而落后文化的沉沙也在不断泛起,这就是落后文化的糟粕有它的动力、有它的传承、有它的市场, 尤其近几十年来,农村村民逐渐富有,手中有大把的钱,人们思想大解放,旧有的文化中腐朽的糟粕又随着历史的浪涛泛滥起来,上文说的利用红白喜事大肆赚钱,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例如:民间习俗,特别在农村:在生老病死上、在婚丧嫁取上、在节庆活动上、在迎来送往上、在礼上往来上、在学艺练武上,磕头跪拜、大搞仪事。丧席、生席、婚席、爬棺、抬棺、下棺、踩棺、下土、摔盘、唱丧歌、奏几天丧乐、哭几天丧队、跳鬼舞、邪闹婚房、滾婚床、等等宗教迷信活动经常发生,生老病死哪一家都有这样的事,都学样做这种事。在思想意识上、在餐饮生活中、在娛乐活动中、在生产劳动中,都或多或少地、或轻或重地显示出来。提起贪污腐败人们咬牙切齿是这些腐败分子带坏了社会风气,封建迷信活动猖獗难道不是社会风气一大坏吗?操办者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赚钱。而红、白事被办者对这些封建迷信充分相信,甘愿化成千上万的钱供奉,还教育下一代想世代相传。

这种红白喜事的发展是对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格格不入的。背后的深层原因无怪乎有这么几个原因:

1、历史的旧有的文化中腐朽的糟粕又随着历史的浪涛泛滥传承起来。

2、人们的认识模糊,中青年经不起有些老-辈人的游说甘愿当传承者。

3、乡村党支部、村委会没有发挥先进作用,甚至没有带好头积极支持或参与其中,有些就是落后文化残余势力的组织者、投资者。

4、土地承包后,因为都是个体户,自由民主都是个人说了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生老病死是个人自家的事、或者说是自家族群的事,别人管不着,普通百姓很多人都是这种意识。

5、缺乏持续的文明之风的教育,不择手段的赚到钱就是硬道理,手中的确有钱了,想歪点子赚更多的钱成为常态。

这几种原因都混杂在群体之中,碰到具体事物时有时很难分清文明不文明。有的人明知道这种行为风气不好,迫于社会压力也不得不这样做,随大流吧。

这些不文明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乡村文明发展进而阻碍乡村经济发展。我认为解决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措施有这么几条:

1、先进文化是在斗爭中发扬光大需要有意识地坚持传承的。

2、要加強乡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培育教育的“洗脑”行动,要充分认识到并责任考核落实到不但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更是做优秀思想文化文明的带头人做美育的传播者。

3、要持续教育村民提高认织自觉地不做有害的旧风俗旧习惯,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做新时代的乡村文明村民。

4、国家法律法规在国民生老病死方面的政策制定要与时惧进,一些乡规村纪制定的更祥细些,让村民更好理解更好操作。

5、要分析揭露批判新旧文化中的糟粕,宏扬中华民族文化中积极有效的文化内容和形式。

6、 要振兴乡村文化,要在法理上站稳脚,我们要对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要有清醒的分析认识,对阻碍历史发展不文明的槽粕文化要坚决铲除,防止死灰复燃。7、要深入挖掘先进的文明的文化精髓,大力保护促进宏扬发展先进的文明文化。随着人们认识文明、推崇文明,一些旧风俗旧习惯的文化现象逐渐被消灭,新的文化文明不断地成长。

乡村文明之风紫气东来,人们精神面貌喜上眉梢,做乡村事业干劲十足。实际上先进好的民俗文化在有些乡村做得很文明,如:有的农村兴起的丰收节庆、开春节庆、拔河、技能赛、集体婚礼、向先进人物年长老人团拜、向贫困户贫困村传经送宝券钱券物,狮舞、武术、庆功宴、文明追悼会、火化、树葬、海葬等等,很多村街依靠集体的力量做得很正道,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社会风气很受百姓称赞, 这些文明行为给乡村带来新气象,这种新气象应该大力宏场、传承。振兴农村经济,好的民俗文化要传承,文明的民俗代表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必然促进经济大发展,这是历史所证明的。

历史之所以前进,就是因为人们认识到文明先进的审美文化是势不可档的,民族审美文明的文化终久要战胜落后腐朽的文化,冲向审美文明文化的康庄大道。先进的文化具有生命力。贵在坚持,永远不动摇。  

     大力提高农村文化,这是振兴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常抓不懈的工程之-。  坚持不懈地普及科学文化,在扫除文盲、科盲的同时要扫除美盲,要分析揭露批判新旧文化中的糟粕,宏扬中华民族文化中积极有效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用先进的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代替落后的腐朽的生产生活方式,永远要让先进的科学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使文明先进的文化牢固树立在中华的大地上 ,所以认识、理解、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于新时代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中小学生大学生对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对民俗文化生老病死文化中的糟粕封建迷信活动行为沒有清醒的认识,有些学生无可耐何跟着大人参与这种歪风邪气活动之中。我们要在思想政治课上、在美育课上、在汉语专业、在教育专业、在旅游专业、在政教专业、等专业课上,一定要给学生分析揭露批判新旧民俗文化中的糟粕,永远要让先进的文明的科学的民俗文化走进学堂、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使文明先进的文化牢固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中小学生大学生更要做世界文明文化的推手。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期刊》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89笫51期

2、《 美学四讲》李泽厚著,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

3、《国学大讲堂》张成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3、3

4、《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崔仲雷著,哈尔滨出版社2009、1

5、《科技美学》徐恆醇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 【发布时间】2025/7/2 22:04:43
  • 【点击频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