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凌景璞

【机构】 江油市中原爱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中流传着一个关于语文学习的段子: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看似调侃,实则真实反映了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现状。就习作来看,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大多来源于学生不清楚怎么写作文。在基层学校日常观察中发现作文课的常态是这样的:“这节课我们写作文。大家读读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可以写哪些内容,在小组内商量下。”然后是抽一两个同学说一说(先说后写嘛)。之后学生写作。再后来,基本没学生什么事,全是老师的事。作文要精批细改,全批全改,累得老师腰椎颈椎一起往外探。批改后的习作发给学生。学生呢?可以说是看都不看一眼。这样的作文教学是低效的。临近考试,有的老师甚至会选择几篇范文让学生背下来应对考试。

作文到底怎么教?以下几点策略是我来源于实践的思考。

一、不为考试教作文,不逼孩子说假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位小朋友的周记本。其中的一篇写半期考试的文章写了三遍。现在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开头写到:“这周星期四是我的倒霉日,因为要半期考试。”

改为:我成为xx班的学生已经三个月了,转眼间就要半期考试了。”

又改为:“我考了97分?我考了95分哎,我没考好,只考了89分。”

中间分析考试没考好的原因:“我没有复习。”

改为:“虽然复习了,但是心中还是没底。”

又改为:“都怪我,平时没有多读课外书,而且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也没有百分之百地认真听讲。” 

最后总结:“我发现,现在的试卷,没有以前那么简单了。”

改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也爱老师,规范书写,认真道题,认真听讲,努力做一个优秀学生。”

拿着同一文章的三个版本,我在同事及同学中做了一次调查。不管这些文字写得好不好,你就看看这些文字本身,看他里边流露出来的情感,说说你喜欢哪篇。结果,孩子们大多喜欢读第一稿。老师们意见不统一,有的喜欢第一稿,有的喜欢最后一稿。

我也问了问这些文字的小作者,为什么这么改。他说:“前两次不合格,如果不这么改,还要重写一遍。”

我又问:“你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吗?”

他不回答。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下学生作文中,关注老师喜好的文字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文字少。我们的部分孩子逐渐说着假、大、空的套话。

难怪韩寒会说:“说假话是从写作文开始的。”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的第一条的表述是:

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三学段: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

可见在整个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关注自我表达,与他人交流,是我们教师应该极力帮助学生达到的目标。

学生作文的兴趣,来自于他的内心,来自于读者的欣赏。

我的一个学生在完成一次作业后,写下了 “所有以抄写句子来延长作业时间的题都是耍流氓!”这样的话,是他心里边翻腾不已,不说不痛快的真切的话。我把这句话拿出来,分享给同事,引得大家一阵唏嘘。我把这个事讲给同学们听,你去看小作者的神情,那是怎一个得意了得?

一个女孩在一次考试后写“老师拿着一张张‘恶魔’似的卷子走进教室。那卷子仿佛还在对我笑。我最讨厌小测了,怕考不好被同学笑话,被妈妈骂。我身上似乎有很多蚂蚁在爬,感觉浑身都不自在。”

这是班上一个女孩的话。从她的话里,不难看出她对待考试的态度。她说了自己的话,所以我们读着是那么的亲切。

与之相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也爱老师,规范书写,认真答题,认真听讲,努力做一个优秀学生。”

这样的话,说说而已,别当真,最多是宽慰了一下老师的望生成龙成凤的心理。让我们的学生来选择,他更愿意读什么样的句子,写什么样的文字?

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学生的勇气源于老师的一颗包容的心。只有学生感觉到你的善意,你的平等,他才有可能对你无话不说。他才会这样写:

“‘凌老帅’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是个很爱虚荣的人。我上次的每日简评得三星就是因为我夸他又帅又有才。”

另一个同学看到了,在《老师的秘密》中说:

“凌老师,我发现了你一个小秘密:每次我夸你,你就让我录用。嘘!这个秘密你可不能告诉别人。”

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也在班上办起了《繁星》班级作文报。一个孩子很想自己的作文在班报上发表,他这样写:

“如果这次我还没入选,我真的想把凌老师给……算了,还是不说了。之后我拼命地练习象棋,希望能在象棋比赛中夺得桂冠。到了那天,就是他们嫉妒我的时候了。”

我告诉他:与其嫉妒他人,不如提高自己。

班上不少的孩子的日记本上,都写着“绝密”“禁止偷看”等字样,但无一例外,都写上了“凌老师除外”。试想,孩子告诉我们,考试没考好是因为没有复习,这是多么的信任老师啊!我们一棍子打死。他还会把自己的真话写出来给我们看吗?

总是逼着学生写老师喜欢的话,我们看着是舒心了,但是学生却可能从此怕作文,恨作文。

无论孩子的作文写得好还是坏,只要他还在写,愿意写,就有希望!

二、明确学段目标,步步为营。

孩子们学习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过程。作文教学不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始了。不同学段怎么做呢?

(一)低段看图写话,让图画动起来。

低段看图写话大多以叙事为主,学生看到的是事件正在发生的图片。孩子们大多以描述图片内容为主,没有动作、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以植树为例,习作提示为: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大多数孩子会写下:一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到山边植树。不一会儿,他们就种了好几棵树。终于种完了,大家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怎么种树的?完全不清楚。老师引导孩子们:回忆,以前你是怎么种树呀?孩子们没这个经历怎么办?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就是很好的例子了。挖坑、放树苗、填土、把树苗扶正......不动的图画变成动画了,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这时,再来让孩子们说一说,动手写就容易点了。

图画上的太阳什么颜色?刺不刺眼?阳光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天空中的小鸟会叫吗?地上的花儿有香味吗?......这样一来,画面就更丰富了。

学生能回答这些问题,让他写,他还是有困难。有部分孩子不知道怎么把眼中所看,心中所想写下来。这是孩子们脑袋中没有语言材料的问题。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要把(碧蓝)的天空、(追)蝴蝶、(兴奋)地喊这样的词组练习;仿写一个比喻句这样的句子练习,单独去看,要鼓励孩子把它用到自己的写话里边去。积累多了,语言自然会丰富起来。

(二)中高段落实习作的“技术”。

有一种声音批评习作中的技术流,认为这样教会造成孩子们习作只有辞藻的华丽,没有谋篇布局的巧妙,没有思想的深度。实际上,孩子们连写通顺,写清楚的技术都缺乏的时候,追求思想的巧妙是不切实的。当然,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老师没教也能写好。这部分孩子大多喜欢读书,他在自己的阅读中,甚至是看动画片中积累了素材,模仿到了说话的技术。这里所说的技术其实是习作中的方法。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编排了习作单元。三上《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是观察的技术,四上《生活万花筒》是把事情按顺序写清楚的技术,五上《介绍一种事物》是写说明文的技术,六上《围绕中心意思写》是选材的技术。还有老师们常说的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孩子们面对如何写人物也能脱口而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但是怎么写却不清楚。这时,“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动要分开动,提示语有特点、不写‘我想’、矛盾心理两个小人别打架”等等技术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把语言写得生动起来。

习作过程中,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修改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方法,需要我们从低段开始着手训练。

三、多多实践,培养兴趣,鼓励创意表达。

习作不是我教了,学生明白了方法就能写了。它需要丰富的实践才能形成能力。就像学游泳:收、翻、蹬、夹动作要领简简单单。你会游了吗?显然不会。我们必须下水。作文一样。教材一般一学期安排八次习作练习。这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不够的,需要增加练习的数量。孩子本来就畏惧习作,增加习作数量他们是不干的,至少会不情愿。我们尝试把习作趣味化、简单化、孩子们就会觉得很好玩了。三年级学习观察后,我们搞观察日记不按教材来,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今天谁哭了,笑了?谁得表扬,批评了?你今天高兴吗?......观察内容丰富了,难度就低了。这还不够,我允许观察日记只写一句话(当然也鼓励写一段话)。这样,学生就不为难了。到了周末,我布置作业:在这一周的观察日记中选择一篇完成一篇小文章,200、300字不嫌少,500、600字不嫌多(我们根据在《繁星》发表的字数积分,一个字对应一个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奖励。有同学在科学实验小组长拍卖中花了2000积分,心疼了好久)。学生作品周一交给我,我在周五选择20篇左右在班级作文报《繁星》上发表,并且在讲评课上对有创意的表达和全班孩子分享。小报发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带回家学习别的小朋友的写法。很多家长也看我们的小报,期待在上面能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同时也借助小报了解孩子们的生活。

我们也设计了一些有趣的习作任务,比如读绘本故事《妈妈,我从哪儿来》让孩子们回去问问妈妈,自己从哪来?观察大人的反应,完成作文。这个可难住了我们家长。答案很有意思,充话费送的、垃圾堆捡的......孩子们写得也很有意思。我们把这次习作弄成一个专版,家长也觉得很有趣。这样,孩子们习作不困难,还有趣,每次作文讲评课大家都很兴奋,自然就不怕了。

有的孩子能力有限,怎么也写不出好文章。每周读别的同学的文章,自己却没有体验到成功。我又开设一句话专栏,在沙子里边找珍珠。有孩子写挨批评,整体很普通,但是有这么一句“老师在语言上狠狠揍了我一顿。”我大力表扬这个“揍”字。一学期下来,总能有一两句出彩吧?孩子们的曝光度一下子就高了,积极性也就起来了。

我们鼓励孩子说真话,交给孩子习作的方法,组织趣味的习作活动,提供展示的平台,孩子们的习作水平就会在一次次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起来。

[参考文献]: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

蒋军晶:《作文九问》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何捷:《百字作文》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25/8/28 11:08:46
  • 【点击频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