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红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罗瑞国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巡司镇大乐小学

【摘要】 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此阶段的教学中,学生所学知识多为奠定基础的学习,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认知和学习文章的重要学科,语文学科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即是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切入,可以培养学生的红色意识,运用课文作为主线,提升红色教育,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红色内容供电内涵,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红色教育;价值;渗透策略;
【正文】

红色历史对我国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学生的生活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保证,在此过程中,学校通过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红色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到红色文化带来的改变,养成良好的红色传统,最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可以有着居安思危的意识,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提高。

一、挖掘教材资源,融合红色教育

红色文化往往是党带领各族人民在斗争、革命当中所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的载体。红色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互相统一和结合。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更好的实现语文教育和红色教育的融合,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文本内容进行挖掘,应该将文本内容作为立足点,使得渗透的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在小学部编版教材当中,在五六年级中有非常多的素材是教师加强红色教育非常有效的素材。比如,在讲解《中国少年说》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将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一种演讲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提前以少年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身份来写几百字左右的演讲稿。在课堂开展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以轮换制的方式到讲台前进行演讲,将自己对于祖国的雄心抱负充分的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在无形当中真正的实现红色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树立起民族责任感。

二、吟诵红色经典,体悟革命和乡土诗歌之美

在革命战争年代,庆阳创作和诞生了一批红色经典歌曲,本着诗与歌同源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们听《咱们的领袖》《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歌曲,《咱们的领袖》词作者孙万福是庆阳环县一位贫困的一字不识的农民,在红军到来后翻身获得了解放,从以前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庄稼汉变成了边区的建设者,他积极响应大生产运动,开荒50余亩,超额交公粮700余斤,1943年作为劳动模范出席了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了的亲自接见。《咱们的领袖》的歌词初稿就是孙万福即兴创作的,被誉为边区的“农民诗人”,周扬在《解放日报》撰文进行高度评价。《绣金匾》的作者是庆阳正宁县贫苦木匠汪庭有,在革命根据地翻了身,边区的新气象极大地鼓舞着他,他在搜集整理庆阳当地民歌的基础上,将对党中央、、朱总司令的热爱编进歌词里,唱响了全边区,1944年作为文艺界代表出席了边区文教英雄大会,诗人艾青在《解放日报》撰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后来,贺敬之、艾青等大诗人亲自为孙万福、汪庭有的歌词加工润色,终成一时的经典广为传诵,成为红色革命经典歌曲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诞生于庆阳的红色歌曲《军民大生产》,它是《松花江上》的词作者张寒晖在庆阳《十唱边区》的基础上改变而成的,影响也很大。

红色歌曲容易传唱,尤其在当时文化普及不高的情况下,作为动员群众、宣传革命和边区建设的重要方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吟诵歌词,体会语言之美,初步掌握歌词的内容,了解基本的创作背景。再听音乐学演唱,感悟旋律之味,如果教师能再适当指导学生尝试将孙万福、汪庭有创作《咱们的领袖》《绣金匾》的故事讲给同学和父母听,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外延伸阅读和欣赏庆阳当代乡土诗人高凯、申万仓、郭晓琦、秦铭等人写庆阳革命老区题材的乡土诗,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们对现代诗的阅读能力则大有益处。若有条件,可组织学生举办革命歌曲演唱会和革命诗歌朗诵会,这些对于提升语文教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对于教育学生、传承老区精神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课外实践能够促进课内知识的有效延伸,促进红色文化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例如,开展"讲家乡红色故事"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红色经典文化,受到熏陶。战争时期星火燎原,红色事迹遍布华夏,当地的红色文化便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发生在身边的红色事迹、英雄人物中学习红色精神,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用鲜血换来的,从而继承红色思想发扬红色精神;当地的红色基地也是同学们学习红色的重要课堂,在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足迹都弥足珍贵。革命圣地嘉兴、有着英雄形象的中国重要城市南昌,中国人民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长汀等这些红色基地遍布我们祖国各个地方,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借助各种资料文献,让广大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去追溯这些红色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加深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开展相关演讲活动,让同学们说出心中所想,积极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景仰之情,教师通过认真聆听,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导,这不仅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更能让红色精神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身教胜于言教”。语文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要自觉做一个党史学习者、传播者,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 【发布时间】2025/8/28 11:33:57
  • 【点击频次】4